转向生态合作 视频会议玩家打出组合拳
在近日召开的北京InfoComm China 2023展会上,MAXHUB联合腾讯会议推出了21:9超宽屏沉浸式会议解决方案,同时还联合 Microsoft Teams 推出多种定制会议解决方案。
【资料图】
除此之外,在会议场景,MAXHUB的合作伙伴还有钉钉、飞书等。作为占据国内会议平板市场近三分之一份额的品牌,MAXHUB的选择,也代表着一个行业趋势,即在视频会议赛道,需要吸纳不同的合作伙伴,用生态的模式继续拓展市场。
2020年,MAXHUB为了走向更大的市场,毅然决定从自研软件系统转向与外部合作。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会议负责人吴祖榕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过去这个市场是硬件的会议市场,从采集、传输到显示,整个链路是全部硬件化的。这样的闭环导致它的成本很高,能够使用这套设备并且推而广之的行业很有限。
但过去三年,全行业的会议需求都在增长,而且需要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这也促使传统视频会议厂商进行转型。一位传统视频会议厂商人士表示,“过去很难想象在会议室之外开会,但现在,这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习惯”。
更多可能
以往的会议室受制于会议系统和品牌,只能在公司内各个会议室之间进行拨号开会,投影也主要是为了本地演示。一旦面临和外部客户交流的情形,就会捉襟见肘,设备接入调试繁琐、屏幕显示差、收音范围窄等难题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出差时面临跨企业开会,企业间的防火墙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一位经常出差的企业人士说道,“其他还有在酒店开会网络的问题,在出租车上开会声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背后,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克服。”
而云会议的出现,让用户有了全新的开会体验,也让传统会议厂商看到了更多可能。2020年9月,刚上线10个月的腾讯会议,便推出了基于会议室的软件系统腾讯会议Rooms,让硬件厂商可以把腾讯会议装到会议室硬件大屏里。
为了保证Rooms的音视频质量,腾讯会议同时推出了认证,所有搭载Rooms的硬件设备必须通过50个测试项,近200个测试指标才能获得认证证书。
从硬件角度,传统会议厂商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打造4K、8K这样的高清显示器都不在话下,但当腾讯会议Rooms被载入一个个现成的硬件设备时,音视频的效果却参差不齐。记者从腾讯会议了解到,第一批进行标准认证的硬件产品,通过率为 0。
这也说明,大屏厂商的产品核心是显示器,这一块是他们的强项,对于同样需要长期投入的音视频能力,腾讯拥有了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2021年,MAXHUB在第五代大屏中搭载了腾讯会议Rooms,这也成为双方合作的开端。
除了帮助传统会议厂商做好硬件的连接,云会议厂商通过软件能力的输出,也在加速视频会议的覆盖。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5000万间会议室,真正可以开视频会议的会议室还不到2%。吴祖榕向记者表示,借助腾讯会议Rooms,现在部署一间会议室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一台主机装上rooms软件,再连上麦克风、摄像头,很快就能完成部署”。
各取所长
从商业角度,传统视频会议厂商与云会议厂商建立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各有所需,而保持这种合作关系的关键,则是双方清晰的业务边界。
吴祖榕告诉记者,腾讯会议从成立之初就明确不做硬件,而腾讯天籁inside音频解决方案,则是把抽象的音视频技术做了集成,方便在硬件产品制造生产阶段就放进去,并从根源上提升会议大屏的音视频体验。
“对腾讯会议的基础技术团队来说,只有三个核心使命,即更低延迟、更高分辨率和更高帧率,”吴祖榕称,“这带来的将是视频会议体验的更清晰、流畅。”
据其透露,他刚刚跟基础技术团队开完会,得到的信息是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端到端的延迟又降低了50毫秒。“我们现在的延迟已经很低了,再降低时延,意味着整个视频会议的实时互动性也将进一步增强。”
腾讯会议在音视频能力方面的积累,也帮助合作伙伴解决了许多业务场景问题。比如MAXHUB产品总监熊凯表示,纯靠大屏的远场音频能力,很难解决会议室拾音问题。“声音有一个特性,声音距离传播一倍,整个声音的声压级就会衰减6个dB,这意味着你距离越远,信噪比的程度越来越差,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
最后,MAXHUB通过在会议平板产品中使用腾讯天籁inside音频解决方案解决了会议室场景的拾音问题。而针对拾音距离超过10米的大型办公室场景,MAXHUB又基于腾讯天籁inside音频解决方案推出了放置于会议室桌面的无线全向麦产品BM51。
基于这样的合作,硬件厂商的产品也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吴祖榕表示,他曾看到合作伙伴在卖设备时带着一个电钻,然后向客户演示设备的降噪技术,“很多客户在会议中真的听不到电钻声音后,便立即决定采购该设备。”
可以看出,通过软件厂商与硬件厂商各取所长的合作模式,不仅让视频会议突破了许多限制,同时也增强了在复杂场景开会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传统视频会议厂商开始拥抱合作。数据显示,腾讯会议目前的生态合作伙伴数量已达到200家,认证的硬件厂商超过30家,覆盖产品型号则超过120款。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