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预期!世界打开中国经济“一季报”的正确姿势
备受关注的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日前公布,“超预期”成为世界对中国经济走势的普遍看法。挑出几项干货,看看海外媒体和机构怎么说。
首先是经济增速。海外机构和经济学界普遍预期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而4.5%的实际增速显著超预期。花旗集团、法国兴业银行等机构在最新数据发布后立刻上调中国全年增长预期至6.1%和6%;彭博社认为,今年中国增长目标将可以在不需要重大刺激政策的情况下实现,同时有力缓解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资料图片)
其次是增长动能。3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创下近两年新高,比1-2月份加快7.1个百分点。内需经常被一些西方媒体视作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短板弱项。如今这份数据让西方媒体吃惊之处,在于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中国的消费支出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超预期作用。
《华尔街日报》甚至认为,增长主要由消费驱动,是中国“一季报”最大亮点。因不依赖于刺激政策,中国消费支出的大幅反弹更具内生性,预计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最后是国际对比。这份“一季报”,从纵向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直观的增长与贡献,从横向看则能读出更多韧性与稳健。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放在同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给人一种“逆行”向前的振奋印象。
比如,主要经济体增长不断放缓,中国增速不降反增,一季度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在实现增长目标方面掌握更大主动权。在“一升一降”之间,中国经济的世界贡献也受到各方期待。根据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分析,未来5年,中国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方,贡献率将达22.6%,是美国的两倍;同期,代表发展中国家的金砖五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40%,超过七国集团总和。
比如,西方经济体饱受通胀冲击和金融动荡之苦,而中国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财政、货币政策保持延续性、稳定性,国内百姓不会像一些西方国家民众那样,不断体验电费猛涨数倍、银行股票投资清零的恐慌与焦虑。用《日经亚洲》杂志的话说,中国金融体系在全球金融动荡中扮演了“稳定之锚”角色。
再比如,部分美国政客鼓吹“对华脱钩”日甚,但实际上,不仅欧洲、日本等传统盟国的企业继续扩大对华投资,连美国企业也以行动表示要在中国把生意做大。
数据显示,1至2月份,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近400亿美元,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苹果、特斯拉、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跨国企业高管近期密集访华;特斯拉宣布将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空中客车宣布将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大众宣布斥资约10亿欧元在安徽省合肥市建立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创新和部件采购中心。
讲完亮点,有必要探讨一下看待中国经济应有的心态与姿势:拒绝俯视、避免仰视、坚持平视。
第一,莫看空,看空者必被打脸。彭博社、《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均提及,中国经济“一季报”令看空者“落空”,令唱空者失望。从外贸数据到消费数据再到GDP增速,超预期背后不仅体现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也证明一些西方机构对中国经济应有“再认识”。
第二,不盲目乐观,理性看待机遇与挑战。既看优势,也看不足,这样才能成功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展望将来,受去年同期国内疫情造成的低基数影响,第二季度增速预期被外界看高一线。同时必须看到,当前外贸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海外消费需求承压下降几成定局,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面临挑战。
第三,保持信心,团结奋斗。历史无数次证明,只要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中国经济将不断释放增长动能,做全球放缓中的“逆行”者,做西方看空中的“逆袭”者。
(读懂世界大事,请关注“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